勘探师

勘探师

【实证翻译】新经济中的旧冲突?中国外包平台上的骑手抗争

【实证翻译】新经济中的旧冲突?中国外包平台上的骑手抗争

不同于以众包劳动为主的许多西方平台,中国外卖平台高度依赖外包骑手来提供高质量服务。然而外包骑手是否会发起行动?如何发起行动?为何罢工?相关事件一般都是隐形的,亟待研究者去发掘。本文其中一位作者在华南地区担任外卖骑手长达18个月时间。透过局内人的观察与对骑手的访谈,作者发现外包模式经常引发骑手的集体行动,却又在很大程度上隐藏了这些行动。平台企业在外包模式中占据专制的主导权,而它与承包商、督导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勘探师
【实证翻译】工人对空气污染的默许:对中国煤矿工人的定性研究

【实证翻译】工人对空气污染的默许:对中国煤矿工人的定性研究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投资、推广“绿色经济”,并增加了对环保问题的宣传。与此同时,中国煤炭开采量仍在逐年稳步增长。煤矿工人,以及在矿区的居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持续的空气污染,承受严重的健康隐患。工人和居民们是否意识到,对她们健康以及他们身边环境的保护,需要限制煤炭的开采、燃烧?她们是否有可能提出对健康与环境的诉求,并通过集体行动来争取?本文作者在东北的一座煤矿县,采访了18位煤矿工人以及矿区居民。作者发现,工人和居民往往会对空气污染以及相应的健康危害采取消极态度。
勘探师
隐忍、认同与时间性——在法华人移民劳工的劳务市场与劳动控制

隐忍、认同与时间性——在法华人移民劳工的劳务市场与劳动控制

法国对工人权利的法律保护和结社支持都非常健全,而身处群内劳务市场的华人移民尽管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却并未寻求法律或者结社力量的帮助,而是对这种剥削持一种隐忍的态度。本研究以巴黎的华人移民劳工为例,探寻影响其抗争策略选择的多重因素,进而讨论国际移民背景下的劳动控制问题。本文先对剥削进行了类型学分析,然后指出造成该选择偏好的两种解释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移民工人的主体性形成的问题。
勘探师
【投稿】华南地区罢工的组织机制、工人积极分子的作用与罢工案例分析

【投稿】华南地区罢工的组织机制、工人积极分子的作用与罢工案例分析

本文为《Labor Activists and the New Working Class in China》专书其中第四到六章的翻译。这三章内容聚焦于罢工的组织方式、国家和资本对于工人行动的回应、工人积极分子、劳工NGO的参与、劳动法体系产生的影响,涵盖了中国工人运动中的主要议题。虽然作者讨论的罢工案例与组织大多距今已经至少有十年的间隔,但是尽管当下的经济环境、劳动条件有所差异,文中所提到的工人组织模式、工厂管理层与政府的打压与分化在近期的工人运动中仍然持续出现。这些历史经验积累成的知识并不过时。
勘探师
【实证翻译】中国劳动法系统、资产阶级霸权和阶级政治

【实证翻译】中国劳动法系统、资产阶级霸权和阶级政治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开始正式生效,过去民间大多认为这部法律和相关法律建立起来的劳动法系统是偏向工人的,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但是本文作者在访谈了珠三角地区115名工人后,却发现劳动法系统有助于资本主义霸权的维持。所谓霸权,在这里指的是工人对于企业行为、国家、现有劳动条件的主动或被动地同意。作者发现,通过规范化、补偿、掩盖和转移等机制,劳动法系统能够缓冲工人对市场经济、国家以及党的激进的、根本的批评。例如许多受访工人认为司法系统独立于经济体系,相信国家站在工人一侧,认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同,只有后者是腐败的、偏向资本家的。
勘探师
【实证翻译】后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与越南的养老金制度与工人抗争:对福利体制的分析

【实证翻译】后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与越南的养老金制度与工人抗争:对福利体制的分析

在中国和越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福利,尤其是养老金制度,也随之改变。福利制度的变化导致了工人的抗争与动员,工人的集体行动也影响了相关法规政策的实行、监督以及制定。本文主要对比了中国和越南有关福利制度的两场大规模罢工,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回应。2014年,东莞裕元工厂60000名工人因发现企业没有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举行了大规模罢工,这引起了其它工厂工人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迫使企业和政府承诺纠正错误——尽管这些承诺并没有真正弥补工人们的损失。2015年,越南宝元工厂80000名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政府出台新政策,禁止失业工人提前领取社会保险资金,这次罢工最终导致该政策被撤回。
勘探师
【实证翻译】成长与告别: 辗转于城乡对流动儿童教育和就业的长期影响

【实证翻译】成长与告别: 辗转于城乡对流动儿童教育和就业的长期影响

近年来,虽然流动儿童在城市受教育的限制逐渐放宽,但是升学过程中各地方政策仍然对于非本地户籍人口做了区分,导致绝大多数流动儿童都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不得不在质量较差的民办学校就读。初中毕业后,流动儿童在学校中面对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学校环境如何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本文作者分别于 2008-2009 年和 2015-2016 年对在深圳读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了两轮访谈,研究了他们的求学经历和就业情况。在职业学校、民办高中、公办高中和返乡升学四种教育路径中,本文发现无论升学路径、个人能力、对教育的投资以及早期的职业抱负如何,流动儿童未来都会被引导到低技能的城市服务业中。
勘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