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肇庆快递仓库调查报告

作者访谈了广东一家快递物流公司的15位仓库工人,调查工资所得、工作时间、休假休息、工作量、劳动管理等具体的劳动条件。研究发现该仓库劳动强度高,令许多工人“熬不住”而在短时间内离职,形成了临时工常态化的现象。对于企业来说,这种用工手段让它们开脱了许多法律责任,包括不教社保费、劳务派遣公司乱扣费等问题。高度流动的临时工群体反而节省了用工成本。

【投稿】肇庆快递仓库调查报告

重点摘要:作者访谈了广东一家快递物流公司的15位仓库工人,调查工资所得、工作时间、休假休息、工作量、劳动管理等具体的劳动条件。研究发现该仓库劳动强度高,令许多工人“熬不住”而在短时间内离职,形成了临时工常态化的现象。对于企业来说,这种用工手段让它们开脱了许多法律责任,包括不教社保费、劳务派遣公司乱扣费等问题。高度流动的临时工群体反而节省了用工成本。

关键词:跨境电商、物流仓库、工人调查、临时工

作者:提桶人快讯(位于珠三角的独立调研团队)


一、前言

在广东省珠三角,”产业升级转型”的呼吁此起彼落,加上疫情期间红利,跨境电商业务脱颖而出,成为新兴产业的表表者之一。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的出口同比增长28.7%,到2021年,跨境电商平台的收入增速曾经达到110%以上。随着业务扩张,伴随而来的是庞大的物流服务需求。据咨询公司估计,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物流产业规模到人民币1.9兆元,跨境物流企业数量也由2017年的4324家增加到 2021年的7495家。

跨境电商以快速灵活见称,相比起2010年代初需要3周才能以空运把包裹送到欧洲顾客,目前的跨境电商物流已经能在10天内把包裹空运到世界各地客户手上。此外,部分跨境电商物流企业更已在国外运营海外仓,为国内厂商提供更稳定的供货链。在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怎样的劳动者支撑起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我们来到了一家专门从事跨境服装货运的物流仓初步了解。

二、研究设计、对象

本次调研在2023年1月到3月期间进行,采取厂外访谈形式,最终有效访谈数目为15人。

调查对象是位于肇庆大旺高新区一家专门从事电商物流的大型仓库。这家仓库是主要处理衣服鞋帽类货物,是国内一家“快时尚”服装品牌的物流仓,以销售海外市场为主。这个品牌总公司位于国内,凭着其快速换款、短至两到八天的国际空运闻名海外,更提供免费退货换货,成为了服装行业的新宠。据媒体报道,这个品牌2022年营业额已达到1000亿美元,并且正筹备在美国上市。这次访谈的物流仓,是这家服装品牌在珠三角10个以上物流仓库里的其中一个。

该物流仓库入口处

肇庆大旺高新区是国家级别高新区,位于肇庆市东部,距广州市区50公里左右。广东省政府在2020年在七个不同城市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而大旺高新区,正属于肇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一部分。本次调查的电商物流仓库,是2017年正式投产的大型物流点,属民营企业。官方数据显示土地面积达234亩,共有六座单层仓库。2022年,该物流仓第二期仓库落成投产,据招工广告所示当时共需招聘5000名员工。

三、调查所得

3.1 受访工人岗位

前期资料收集得知,仓库运作分为多个工序。不包括管理层,员工分为入库、上架、盘点、分拣、质控等等10个岗位以上。这次我们接触到的工友以上架员和分拣员为主,此外还包括防损、监控、质检等巡查为主的岗位,以及一名专门开叉车的员工。各岗位访谈数如下:

岗位访谈人数
上架6
分拣4
防损1
监控1
质检2
装卸(叉车工)1

员工是面试期间试工后,由招工部门根据各岗位需求和面试者工作经验分配岗位。仓库每周一到周五都有招工,每天下午有两个小时开放面试。

3.2 工资水平和构成

据访谈所得,上架员月工资介于8000多元到10000元之间,促销活动期间能达到10000多。分拣员月工资7000多到9000多。防损员5000至8000元之间。监控员5000左右。质检7000到8000元。叉车工8000左右。

该仓库的招聘广告

仓库里员工薪资都是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费以及各种补贴奖金构成。员工一开始进厂基本工资是1600元,入职一段时间并且产量达标后能提高到2000多元,由此可见工资是以绩效工资和加班费构成为主。而绩效部分主要为按件计薪,例如分拣员、上架员就是按照处理货物量计算绩效。实际计算方法因应岗位和货品种类而异,其中一名分拣员表示:

“每天的工资待遇不固定,因为每天都会重新分配捡什么货物。”

而且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时有变化,除了单价浮动,计算的公式也会变动。一名上架的员工就提到:

“听说2022年计件的单价更高,但是现在计件单价降了,再加上还要按排名来分绩效,所以大家工资都没那么高了。”

另一位防损员工也表示:

“2022年是计算个人绩效,最高工资可达到上万元,最近公司调整计薪标准,改为小组绩效,工资降低了。10月月休好像4还是5天,拿到8000多工资,但是也不了解具体是怎样计算的。”

3.3 工作时间、休息日

大部分岗位采取两班倒做法,白班早上8点到晚上8点,晚班晚上8点到早上8点。白班在中午12点和晚上6点有一小时的吃饭时间,晚班则是分别在晚上12点和早上7点有吃饭时间。实际上班时间有可能浮动,而且员工并不能拒绝,像其中一名上架员透露:

“忙的时候加班可能要14个小时以上。没有不加班的,不加班班长可能就针对你了。” (注意受访员工在这里说的加班是指12小时以上的工作小时数,而不是按照《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所定义的加班时数)

休息日方面,本次访谈中各岗位员工都表示是月休四天,轮流休息。正式工也有年假,但除非有证据证明必要性,不能连续请假。实际上休息天安排也有浮动,其中一名分拣员表示二月过年的时候人手短缺,工作比较忙,整个月只休息了一天。按件计薪制度使部分工友休息天也选择上班,仓库也允许员工放弃休息天。可是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大,愿意一连七天上班的人不在多数,一名分拣员就说:

“如果你选择不休息,工资更高,但是一般人接受不了。”

3.4 合同、社保

大部分受访员工都表示有签劳动合同。有两位入职不足一个月的员工表示没有签合同,有可能显示仓库只给入职一段时间的员工签合同。虽然仓库是由服装品牌租用,门外招工广告也明确显示了品牌商标,可是合同不一定是跟服装品牌签的,受访者当中只有一名2年前入职的质检员是跟品牌直接签,他说:

“现在业务外包了,新进来的跟劳务公司签,待遇也差不多。”

确实,其他员工都表示合同是跟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

员工刚入职是临时工身份,跟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做满期限才有机会转成正式工,改签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临时工的合同期限一般是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离职也不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所以在员工的理解当中就是等于试用期。可是临时工在法律上也不属于试用期,而且和正式工的待遇还有两点区别。一是派遣公司会以住宿费、班车费为名,从临时工工资中扣走一部分,而正式工则不会扣。据一名质检岗的女工说,正式工工资在7000到8000元,临时工普遍只有6000元左右。二是临时工没有社保公积金,这点并不符合《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正式工有社保五险一金,可是并没有按照实际工资缴纳,因此也不是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做法。

受访的员工表示熬不过三个月的临时工并不在少数。上面提到的质检女工说:

“我在这里做了5个月,算是老员工了。一般3个月的试用期很多人都熬不过。”

3.5 工作量、产量指标

访谈期间,“熬不住”这句话不时从员工口中听到,特别是提到新人上班一两个星期很多都“熬不住”而辞职,这让我们很好奇物流仓里的劳动强度,以及管理层催促员工达成目标的手法。

从抖音上的员工帖文,我们了解到在上架、分拣等岗位,员工都是步行将一箱箱的货品在仓库不同区域间转移,故此每天走路步数是在一定程度上能作为工作量的指标。按照受访员工个人估计以及微信步数显示,这两个岗位的每天步行数平均为20000步左右,相当于约16公里一天。由于是按件计算绩效工资,也有一部分很卖力的员工每天能走到30000至40000步。仓库里面有可供小歇的位置,可是据员工表示很少人会使用该位置,一是因为有产量目标要达到,二是因为班长会责骂休息的员工。其中一名做不到10天就辞职的分拣员说:

“货多的时候要一直走来走去,虽然说是计件多劳多得,但是还是要不停干,特别是试用期。”

上架、分拣和质检岗位都有设定每天货量目标。在上架和质检岗位,每位员工个人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务指标,分拣岗位经过数个月前的调整后,则是计算团队指标。用来扫描货箱和货品包装的PDA机同时有分发及记录任务的功能,在上架岗,每天任务数为1000到3000之间,因应货品种类而有差异,譬如比较重的鞋子是500到1000个任务之间。在这三个岗位,没达到产量要求会有相应处分。

除了步行为主的岗位,叉车工也有抱怨上班工作量大:

“一直坐在叉车上,做的累死,每天坐到全身酸痛。没什么机会休息,你一停下来,监控就能看到,仓长那些领导看到肯定就骂死你。”

叉车工被领导严厉斥责的情况,在其他岗位上也是类同。上架、分拣、质检岗位的员工都表示仓里管理层经常骂人。问到管理层骂人凶不凶,受访员工都不约而同的回应:“凶”。一位上架员工提到:

“上厕所比较久、干活干得慢、任务量不达标等等都骂。”

班长、组长是直接监督基层员工的管理人员,也负责催促员工达到产量目标。例如上文提过班长会”针对”不愿意加班的人。问到午饭时间安排时,一名分拣员工也说:

“看你班长咯,你班长催你回来干活,你估计还得直接打包在厂里面吃。”
仓库外的摊贩

四、讨论:临时工常态化造成的影响

我们一共与15位仓库员工访谈,4人做了不到三个月,当中3人已计划离职,另外有5人工龄在三个月到一年之间,6人已入职一年以上。不少受访员工反映,有许多人都因为工作压力大,熬不住三个月“试用期”而离职。这种情况到底有多普遍,从区区15个访谈难以确实,而且在不同岗位也有可能存在差异。

不过,综观抖音、贴吧等平台上的评价,这个服装品牌的物流仓也是有了名的辛苦活,就算是工头招工的帖文也会强调是“挣钱多,但不轻松”的工作。也许是因为这种印象,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抱着“挑战一下”的心态进去工作。例如,访谈当中,一位上架员谈及是怎样找到这份工作时,提到:“老乡推荐,但听说很累,想先试一下,因为要找工资高的工作。”另一位上架员也说:“找过几份工作,这个比较挣钱,想先熬着挣几年钱再说。”还有一位做不到10天打算离职的员工说:“太累了,现在想找份轻松一点的工作,每月4到5千,不想拿身体来拼命挣钱,够花就好。”

事实上,这种用工策略在仓储行业里也不一定是常态。例如2017年,一群劳工组织者在国内一个亚马逊的跨境仓库进行工友访谈。当年的亚马逊仓库跟我们找到的这个仓库在用工方式上起码有几点区别:

  • 第一,计件工资和加班费在总工资里的比重较低;
  • 第二,员工入职跟物流园区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其后再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并不存在无社保和工资被扣的所谓“试用期”;
  • 第三,对于不达目标员工,亚马逊仓倾向透过计算机系统发出警告,以及透过领导一对一的训话,而不是当众大声吆喝责骂;
  • 第四,初级岗位员工工龄达到一定年数,有机会升级到办公室、培训、管理岗位,也因此员工比较倾向长期留下。

当然,这篇记录里面也有提到亚马逊仓的一些违法用工行为,例如不按本市标准缴纳社保,而是按邻近城市较低的标准缴纳。可是我们在这个例子当中了解到,即使是上架、分拣等等一般被视为可替代性高的岗位,也不一定需要采用短期、高强度、临时工为主的用工方式。

确实,在每位员工的个人感受当中,短期务工的做法并不一定构成问题。物流仓里劳动条件虽然并不轻松,可是用人单位也没有强制员工留下,新员工只要不转成正式工,觉得做不来也可以即天辞职。甚至工头的招工广告也常以离职工资即天结算为招倈,特别是春节前用来吸引那些打算做到春节就回家的求职者。可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临时工常态化”的用工手段让它们开脱了许多法律责任。例如社保不缴、劳务派遣公司乱扣费的问题,对于只在职几个星期的临时工来说,牵涉金额很少,不太可能有人会因此闹上劳动争议仲裁。就算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由于很多员工工龄不足一年,经济赔偿金也很有限。

此外,虽然本次访谈没有了解到工伤职业病的情况,不过,作为只跟派遣公司有劳动关系的临时工,也不难想象在工伤职业病的情况下,要透过劳动仲裁追讨赔偿的难度非常巨大,一般员工走这条路的机率较低。就是这样,《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等等条文,在这种劳动关系里都没有切实遵守的基础,而它在员工面前更是表现为一个很“方便”的短期工选项。只要求职者还是络绎不绝,物流仓维持高度流动的临时工群体,反而节省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用人成本。考虑到这一点,仓库里员工常常诉苦的高劳动强度以及领导骂人的情况,与其说是一种管理手段,看来更有可能是用来维持员工高度流动的措施之一。

五、结语

在整理访谈数据时,一些其他行业的类似情况也一直在笔者思绪中浮现:物流仓里按件计薪的方法,以及透过电子系统计薪导致的种种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跟外卖员也有相似之处;临时工常态化使用的情况,在很多号称“灵活用工”的用人单位里也有差不多的情况;而计件工资在总工资当中占比过大,以致用人单位能因应订单数量调整工资支出,在很多传统制造业里也是长年问题之一。

总的来说,劳动者权益遭侵害的方式,在各行各业,不同时期,其实有它的共通之处。特别是在体力劳动密集,员工可取代性高的岗位,劳动关系模糊化以及工资随生产需求弹性浮动都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些共通之处,如果从法理角度能找到共同争取的空间,估计能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