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师

勘探师

【数据新闻】“山河四省” 梗背后,地域间高教资源不均的事实

【数据新闻】“山河四省” 梗背后,地域间高教资源不均的事实

核心发现:随着2024年高考成绩在6月底公布,本年高考学生的升学去向也逐渐尘埃落定下来。去年同一时间,”山河大学” 这个网络梗说中了不少高考激烈省份的学生心声——要获取优质高等教育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一年过去,这种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省际之间高等教育投入差异,形塑了无数学子的高中生活。 关键词:山河四省、高等教育、高考、人口流出、随迁儿童 作者:小k、苹果派 编辑:眼睛 *本文为“解读劳动”数据新闻营成果作品 去年6月,“山河四省”突然登上微博热搜。这源于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玩笑:只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的高考考生每人出人民币1000元,就可以打造一所综合性大学让这个省份的考生报读。显然,这则笑话之所以引起了共鸣,是因为它背后有血有泪——在这四个省份考高考确实很累。 一年后的今日,“山河四省”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则笑话背后的辛酸,是由哪些因素构成,又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哪些问题? 化成网络迷因的民意诉求 一年前爆火的网络迷因,最终还是难免淹没在日新月异的热搜话题当中。不过,迷因反映的辛酸、不满、
勘探师
【实证翻译】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移民工:在留下与回国之间进退失据

【实证翻译】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移民工:在留下与回国之间进退失据

导读 过往十年间,中国资本在海外的投资突飞猛进,随之也带来了大量中国在外国打工者群体。相比起「润」出国的年青一代,他们或许跟国内的外出务工者更为接近——抱着终有一天要回乡的心态在外打拼,最后却与务工地形成了藕断丝连的关系。甚至,即使已经在老家买房,还仍是要回到国外打工赚钱还房贷。 人类学家 Miriam Driessen 透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和访谈,细致纪录了中国在非洲务工者的生活轨迹。她特别针对讲述在外务工者夹在打工地和老家之间的尴尬状态,而各种传统观念又是怎样协助形成了这种状态。在民族志的体裁中,作者并没有明确明达出对这种处境的看法,但字里行间依然发人深省:中国传统的男/女角色定型、成家立室、生儿育女的观念,造成了多少各式各样的束缚? 关键词:海外中国工人、非洲、家庭、生育 译者:小凯 校对:深海鱿鱼须 正文 原文:Chinese Workers in Ethiopia Caught between Remaining and Returning 作者:Miriam
勘探师
从数据看劳工NGO的十年衰变:全面服务化、遭遇与遗憾

从数据看劳工NGO的十年衰变:全面服务化、遭遇与遗憾

近年来,中国的劳工非政府组织(NGO)经历了显著的转变,维权与面向工人活动方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服务项目。由于国家对于劳工NGO的打压、政府购买服务的引入以及企业公益投资的增加,劳工NGO的整体动能、曝光度和影响力远不如十年前。本文分析了新旧劳工NGO在服务对象、行动方式及自我定位上的差异,揭示了背后国家、资本力量的介入,并反思了这段历史经验的遗失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勘探师
【实证翻译】二元土地制度、户籍制和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福利权

【实证翻译】二元土地制度、户籍制和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福利权

导读 为何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作者基于2021-2022年在广州及周边城市的实地调研,指出二元土地所有制是关键原因。该制度使政府能通过土地销售获取巨额收益,同时将城市短期劳动再生产成本降至最低,例如城中村提供了工人廉价的租屋,解决了住房需求,而乡村土地的存在又弱化了打工者获取城市户口的动机。这一结构削弱了地方政府改革户籍制度或向农民工提供福利、社会保障的动力。进城打工者的子女,时至今日仍无法在大城市内平等入学。作为比较,越南的单一土地所有制则促进了户籍改革,但政府本身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也有限。结果,两国都没有为进城工人和其子女提供足够的保障和教育资源。 关键词:流动人口、户籍政策、流动儿童、教育、城乡 译者:小凯 校对:鱿鱼丝 正文 原文:Dualist Land Regime, the Hukou System and the Welfare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ese Cities 作者:Zhihang Ruan 发表:2024年
勘探师
【实证翻译】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界定边界:通过“劳动的多重性“视角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表演者工作

【实证翻译】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界定边界:通过“劳动的多重性“视角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表演者工作

导读 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是全国最贫困的群体之一。近年来,随着汉族城市中产阶级“消费革命”,前往乡村体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旅游项目也变得流行,甚至成为了当地政府积极推动的商业项目,以增加财政收入。许多来自当地乡村地区的非汉族居民成为了少数民族表演者,他们和她们穿戴者专门设计的“民族风”服饰,为汉族游客表演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陪同客人吃饭,甚至进行一些有性暗示的服务。 比起其他服务业劳动者,少数民族表演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情绪劳动以满足工作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要表演极具刻板印象的少数民族形象,尤其对少数民族女性的想象充满了色情元素,这给表演者的私人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和她们必须重新学习“做”(汉族人期待中的)少数民族,尽管这并不符合他们作为真正的少数民族的成长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调整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以及对自己工作的理解,以处理工作要求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复杂的张力。有些表演者会利用脱贫、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政府推动的叙事逻辑,让自己的工作显得更加合理。 作为来自乡村的少数群体,民族表演者为汉族城市中产提供期待中的表演,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却被排斥。除了制度上的边界(如
勘探师
【投稿】一家社会主义工厂中的“红色家政”:中国城市中的家属与再生产劳动转型(1949—1962)

【投稿】一家社会主义工厂中的“红色家政”:中国城市中的家属与再生产劳动转型(1949—1962)

社会主义下“妇女解放”的现有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英勇女性进入男性主导领域的事迹,本文则探讨了社会主义中国常被忽视的女性群体。在中国,这些女性被称作“家属”,她们是工作场所中男女员工的女性家属(妻子、母亲及姻亲)。具体而言,本文聚焦于1949—1962年郑州纺织工人家属的经历。本文认为,尽管家属被描绘为“寄生”在正式工人身上,但她们在家庭内外从事着广泛的有偿或无偿劳作。与资本主义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女性一样,这些中国女性的无偿家务劳作支撑着劳动力的日常和繁衍再生产,因而对工业积累至关重要。
勘探师
【实证翻译】能力与政策重点:劳务中介何以充当广西越南客工项目的监管者

【实证翻译】能力与政策重点:劳务中介何以充当广西越南客工项目的监管者

导读 近年来,政府在有计划地从周边国家引入短期移民劳工,以满足经济发展的目标。这给地方与中央政府提出了一个艰难的问题:如何将这些外国劳工限制在边境地区和特定产业,防止他们在中国境内自由流动?本文研究了中越边境广西凭祥一个引入越南劳工的项目,并发现,私人劳务中介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管理和监控移民劳工的人物。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资源和执法能力有限,无法让雇主控制工人,于是产生的监管空白由私人劳务劳务中介填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最看重经济发展,这有时会与中央政府对边境秩序的要求产生分歧,这导致地方政府会有选择性地执行规则,而这为伺机而动的劳务中介提供了行动与获利空间。 劳务中介对工人的控制采取安抚和密切监控两种做法。有些劳务中介会协助工人调岗、组织畅饮会来满足工人需求,但较大型的劳务机构则会雇佣专门的监管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监督工人的情绪、工作职位、饮食等生活各方面。甚至,这些劳务中介也会安插线人在工人之间,严密看守试图逃跑的工人。这篇文章中呈现出的工人控制、权力代理以及客工项目在内政中面临的矛盾都值得参考,或许可能与本地工人劳务中介进行对比参照。 *本文标题在翻译时
勘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