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证翻译】普惠性社保能否支持老龄化的人口?
导读
研究养老金文献常常关注工作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数量之比,而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于福利体系更为健全的发达国家,有着庞大的,但并未参与社保缴费的劳工群体。
本文以“老年抚养比”(society‑support ratio) 和“缴费赡养比”(system‑support ratio) 为双线索并指出,在公共福利并未普遍化的中国,后一比率才是决定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关键。围绕这一诊断,作者否定了过往的的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推迟退休、延长缴费年限──并逐一指出其边际效用有限。真正有系统化潜力的,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统筹层级,并通过城市化把 2.4‑2.8 亿农民工和 5 亿城乡“居民参保者”拉进同一风险池。
城市化被作者视为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杠杆,但推动城市化和农民工等城市移民纳入社保并不是终点,关键在于“迁移身份+社会公民身份”的同步兑现。既让年轻劳动力自由流动,也保证其在流动地享有完整且平等的社保、公共住房以及子女的教育权。否则,城市只是将养老成本外包给农村,再一次形成劳动力的剪刀差。当下对于政府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