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翻译】研究表明工厂应用机器人后显著增加工人加班时间和精神压力

所谓的“机器换人”或智能化生产如何在具体地影响工人的劳动,仍然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它们让工人的工作更轻松、更简单了吗?让工人的压力减轻了吗?这篇研究透过对北京一家工厂工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给出的回答可能是悲观的:智能化生产简化了工作任务,提高了这些任务的工作效率。但同时,工业机器人显著增加了工人的加班频率和加班时间。工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压力也在应用机器人后增加。因此,机器人的应用加剧了内卷化,并且从宏观角度看,此趋势可能在未来更加严重。

【实证翻译】研究表明工厂应用机器人后显著增加工人加班时间和精神压力

导读

最近,AI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等陆续发布,让许多人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其中不少办公室白领开始焦虑自己的工作不保,人类劳动将陆续失去价值。但实际上,在制造业工厂中,类似的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早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2013年,中国就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从东莞开始,“机器换人”政策也被各地政府视为解决招工难问题的解方。

然而,这些所谓的“机器换人”或智能化生产如何在具体地影响工人的劳动,仍然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它们让工人的工作更轻松、更简单了吗?让工人的压力减轻了吗?这篇研究透过对北京一家工厂工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给出的回答完全相反:

  1. 智能化生产简化了工作任务,提高了这些任务的工作效率。
  2. 但同时,工业机器人显著增加了工人的加班频率和加班时间。
  3. 工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压力也在应用机器人后增加。
  4. 因此,机器人的应用加剧了内卷化,并且从宏观角度看,此趋势可能在未来更加严重。

本文作者在第二部分中通过引用马尔萨斯以及马克思的理论,详细解释了内卷的概念。但即使不理解内卷概念,也不妨碍理解文章的研究结果。因此,为了方便理解原论文重点,我们仅翻译了原文中部分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本文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本期海报图片由DALL·E自动生成。

关键词:机器换人、内卷、加班、精神压力、工作效率

译者:Polaris


原文

Analyzing Involution in the Workplace with Robotic Machine Interference in China: From a Malthusian and a Marxian Perspective

作者:Wenbo Huang

出版:2022年

研究方法:C工厂的个案研究

C工厂是一家位于北京的柴油和氢燃料发动机工厂,于2007年成立。它被选为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的44个灯塔工厂网络之一。该工厂投资了许多机器人(如ABB、MAG、AVL和Haosen)来简化生产并在装配线上替代人工劳动。与此同时,手工生产仍在复杂和低负荷的岗位上进行。因为该工厂兼具自动和手工生产,这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研究样本。

作者通过自己的人脉联系C厂,在2021年4月底和5月初发出了几次请求。然而,由于工厂的保密规定和研究题目在中国文化中的敏感性,经理对配合研究不感兴趣。最终,经过进一步的协商,经理终于做出了妥协,允许在工厂进行研究,只要工厂和受访者的名字保持匿名。此外,在调查和访谈中,都禁止收集工人的工资和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

研究是在2021年5月底进行的(从5月24日到5月28日)。经理根据调研方案选择了工厂中的一条混合生产线。调研的第一天包括参观装配线。L经理指出了工厂装配线上的每台机器,为评估每个岗位的工作负荷并将其归入不同的组别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在参观完装配线后,我们在办公室与工厂经理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调查问题是在一个名为 "问卷 "的微信应用上设计的。微信是中国的主流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打电话、发短信、移动支付和叫出租车。问卷应用可以在微信群聊中作为链接发送,并能够自动收集答案。在回答21个问题之前,受访者签署了一份同意书。调查问的是关于机器人机器对他们的职位、工作效率、加班以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压力的影响。在调查的最后增加了一个“真/假”问题,询问工厂流水线上的岗位的未来。在调查的最后部分询问了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和联系方式。在第一天访谈了管理人员后,调查表被修改并通过微信群聊发送。我们收到了267位受访者的调查: 241名男性和26名女性员工,年龄从19岁到42岁,工作经验从1年到11年。

在研究的最后两天,我们在收集完定量数据后对工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因为半结构化的访谈问题给受访者留下了更多的空间来叙述他们自己对问题的经验和看法,提供了更多的视角。根据定量调查的结果,我们设计了六个半结构化的访谈问题。这些问题被用来作为补充调查结果的证据,如下表1所示。访谈问题主要问及工人的工作经验、加班情况以及他们的压力来源。

表格1:访谈问题

结果和分析

总而言之,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的应用对内卷化(具体理论讨论见后续段落)产生了显著的双重影响。有些减少了内卷化的加剧,有些则显著的增加了工人被剥削的强度。

工作效率和简化生产

对于公司而言,提高利润最直接的方式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从工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如上所述,提高生产率的方法之一是让工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在工厂生产线上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其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力负担甚至替代人力以获得更高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假设1:

在生产线上应用机器人技术可以简化劳动任务并提高工作效率。

机器人生产对于工作效率和简化通过两个等级问题直接衡量。表2展示了对两个问题的回应:(1)机器人的应用是否提高了您的生产率?(2)机器人的应用是否简化了您的工作任务?

表2 对于机器是否提高效率和简化工作的态度

访谈更详细地询问了有关效率和简化的问题以支持结果。在工厂担任高级职员长达四年的毛先生曾在手动发动机喷漆部门工作,现在在发动机测试岗位工作。他表示,机器人的应用通过结合喷漆和干燥工艺为提高生产率带来了显著的改变。他指出,机器也无法完成所有工作,比如在喷漆过程中仍需要人力。然而,智能化生产与之前相比,效率要高得多。毛先生还提到,发动机测试机器可以独立工作;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检查屏幕上的数据,看看发动机是否按预期运行,这使他能够同时进行喷漆工作,并培训新人。

因此,调查和访谈结果都证实了假设1:在流水线上应用机器人简化了工作任务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任务简化和效率改进对减少内卷有积极影响。在后续的访谈中,有三种主要的改进效率的方法被采用:

  1. 减少在复杂和耗时的任务中的人工劳动
  2. 通过结合相似的任务来实现多任务处理(例如,拧紧不同的螺栓或螺丝,或者发动机的喷漆和烘干)
  3. 使用共同的标准使信息数字化。

这些方法同时提高了效率,简化了任务。提高效率使得工厂工人能够更快地完成任务,同时缩短他们的工作时间。这样的改变可能会让加班频率和加班时间同时减少。而缩短工作时间是缓解工厂剥削和减少内卷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提出假设2并将其分成两个部分。

假设2.1:在生产线上应用机器人技术由于提高效率,可以减少加班频率和加班时间。
假设2.2:在生产线上应用机器人技术由于简化任务,可以减少加班频率和加班时间。

表3:加班频率

表4:加班长度

表3和表4展示了加班情况,表明即使在实行了智能化生产后的C厂,加班强度依旧很大。在每周加班三次以上的受访者中,40.07%的工人实际一周加班6到7次。此外,在每日加班3小时以上的受访者中,有50%一天工作超过12小时。统计检验显示,机器人应用带来的工作效率提升与加班情况没有相关性。因此,假设2.1不成立。另外,统计检验支持了假设2.2,表明任务简化与加班频率的减少强烈相关。(注:此处作者均使用T-test)

在后续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任务简化和加班之间呈现强烈的负相关(注:即任务越简化,加班越多)。几位员工提到,加班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能够完成任务的程度。这表明,机器越自主(完成任务),工人越需要做更多种类的任务。因此,由于任务简化带来了额外任务,加班的频率和时长总体上被提高了。22岁的刘先生受益于岗位上的高度自动化机器,并表示因为机器显著提高了生产力并极大地简化了他的任务,他每天可以获得两个小时的休闲时间。然而,他仍然需要工作8个小时。他利用省下来的时间学习了团队管理技能和其他职位相关的技能。当谈到加班时,他指出有时他无法及时完成额外的工作,例如管理团队成员和熟悉新技能,因此最终他需要加班来完成这些任务,才能够无烦恼地回家。他还表示,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此外,刘先生和吴先生都提到,当工作量增加时,不管机器效率如何,每个人都需要留在生产线上。同时,在平日里,他们会在没有安排额外任务时为机器进行维护保养。刘先生还表示,一些机器非常老旧且机械结构复杂(例如ABB活塞分类器和组装机),需要仔细维护,这大大延长了他们的工作时间。

对于刘先生和吴先生来说,机器简化了原本的任务,但也迫使工人去做额外的工作,从而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超过了法定的8小时。换句话说,随着机器人的应用,工厂的劳动需求显著增加,表现为分配给工人的任务数量和工作时间显著增加。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加剧了剥削和内卷化的程度。

精神压力

由于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技术可以简化任务,因此需要精密技术和高强度体力的任务减少,从而降低劳动力的门槛。这意味着生产线上的工人更容易被替换,因此工人更容易担心工作稳定性和未来,尤其是对于技能和经验较少的工人而言。这些担忧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压力,他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缓解压力。因此,提出假设3,它被分为两个部分:

假设3.1:机器人的应用会影响工人的精神压力,它对老员工的精神压力影响较小但对新员工影响更大。
假设3.2:机器人的应用会影响工人的精神压力,它对高精尖工人的影响小但对负责简单工作的工人影响大。

测量心理健康比其他变量更具挑战性,因为很难设定标准。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直接的量表问题,询问感到压力的频率:你多久感到一次压力?访谈将被用作机器人影响的证据,用以测试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和工作中的身体压力之间的相关性。

表5:对于精神压力的态度

表6:工作经验

表6显示了工厂工人的工作经验分布。基于表5和表6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精神压力与工作经验之间存在强烈的关系。虽然访谈显示了一些个体差异,但根据工人在工厂的经验,假设3.1得到了很好的支持,这将在后面介绍。

访谈揭示了工作阶段的精神压力差异。新手在学习机器操作并熟悉工厂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更强烈的精神压力。相反,老员工往往表现的更为轻松。此外,魏女士和王先生还表示,刚开始熟悉机器操作的困难也让他们感到压力。例如,老员工王先生提到,引擎测试机是从美国进口的,英文操作界面让他很难跟上机器提高的效率。因为他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系统中的语言和专业词汇,这让他长时间感到压力。但是一旦他适应了系统,他就轻松了,现在他没有压力。他说,机器真的帮助他减轻了压力和工作量。此外,另一位在工厂有四年经验的老员工毛先生提到他刚开始会感到压力,因为有些机器他以前从未见过,在适应这些机器方面花费了一些时间。如今,毛先生已成为工厂中最有经验的工人之一,他表示自己很长时间没有感到压力,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生活所需的一切。机器操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因此他在问卷调查中填写了“很少”。

根据访谈结果,学习机器操作是新手在工厂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可能会对工人产生最大的压力。这个结果支持了假设3.1。机器人的应用确实影响工厂工人的精神压力:对老员工的压力影响较小,但对新手增加了工作压力。

表7:对于身体压力的态度

表 7展示了工人对于身体压力的态度。统计结果表明工作期间的身体压力与精神压力之间存在联系。但是,这个结果并不完全支持假设3.2,因为7位不同岗位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任务并不具有压力。

在有关职场压力来源的问题上,吴先生(化名)表示,当他安装飞轮(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心的手动工位)时,他并不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是,当他延误了整个生产线的效率时,他会感到压力,因为安装慢可能会引起工人间的争吵。他还说,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下午午餐时间过后。他常常午饭后会感到困倦,在长时间握着沉重的飞轮后感到疲惫。魏女士是一个负责活塞垫圈安装的新手(一种工作量小、职责少的手动工位),她遇到了与吴先生类似的问题。她提到,一开始她担心质量问题会影响效率,经常因为产品延误和质量问题与其他员工发生冲突。此外,她在回答有多频繁感到压力的问题时填写了“总是”。她认为她的工作非常简单,其他人可以轻易地用更高的效率取代她,因此她认为自己无法在这个职位上长期工作。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也会被带到工作场所。例如,孙先生(化名)的工作被机器人大大简化,但他说他在工作中非常有压力,因为他经常在机器操作中犯错。例如,在紧固螺栓和螺丝时,过度依赖肌肉记忆使他更容易出错。然而,他的主要压力来源是他怀孕的妻子和在北京的住房问题。他将在2021年10月迎来他的第二个孩子,但他没有足够的假期陪伴在医院的妻子。此外,孙先生还提到,他的工资不足以为他的母亲和两个孩子在北京租到一个常规的房子。

访谈结果并不能完全确认假设3.2。一方面,负责一些较简单工作的工人因为担心被他人替代而承受着高压。另一方面,同事的责备或争吵也可能提高压力水平:在流水线上,纯手工工人的生产效率可能会降低机器人+工人生产组合的生产效率。因此,机器人带来的工作条件的间接影响也需要考虑。此外,工作场所不是工人心理压力的唯一来源。对于毛先生和孙先生这种情况,生活质量也在产生心理压力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更多经验和更大年龄的资深工人可能会因为生活更加稳定而感到更加放松。因此,机器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工作任务简单与否,日常生活也是需要考虑的变量。

理论框架

在本节中,我们将从马尔萨斯和马克思的角度,包括宏观和微观层面,解释内卷的概念。从宏观角度看,内卷是一种停滞发展的周期,只有生产总产出的数量变化,而没有由发展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此外,内卷还包括剥削的影响,从而导致工人的加班和精神压力增加[6,7]。

关于内卷的概念,Lei将内卷定义为一种循环模式的停滞发展,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只有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而没有质的变化。[6] 当生产供给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时,竞争应运而来。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提出,人口数量以几何增长,而资源(就业机会、食物、教育)仅以线性增加[8]。这表明人口增长率不断增加,最终将超过资源增长率,引发马尔萨斯灾难。在这种情况下,马尔萨斯认为,社会内部的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在工人阶级中[8],每个人都会获得更少的资源。因此,那些陷入内卷的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与他人相同的资源。在现代社会,内卷化现象在就业,教育等领域尤为突出。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应用使得就业的内卷化更加严重。人工智能在劳动市场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入侵的外来物种,智能化生产替代人类劳动力生产显著减少了市场上的就业机会,加剧了马尔萨斯灾难。因此,寻找工作的人们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就业要求,加剧了竞争。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的应用导致了职场中日益加剧的内卷现象。

在1780年到1880年间的英国工业革命中,科技繁荣为工人在工厂中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10]。这一变化使社会资源的迅速增加,从而缓解了内卷化,因为更多的就业机会显著减少了群体内部的竞争。然而,这并没有消除内卷的问题。从微观角度来看,在工业革命期间,大量超时工作、微薄的工资、童工使用以及工人低劣的生活质量也是内卷的证据(译者注:可以参考恩格斯所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此的描述)。

从微观角度来看,(职场)内卷是一种剥削形式。工人被迫忍受异常的加班时间、微薄的工资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马克思在《价值、价格和利润》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解释了这些现象。剩余价值指的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其自身劳动成本的额外价值,它在产品销售时成为被资本家占为己有的利润[7]。换句话说,剩余价值可以被视为工人所创造的利润;因此,剩余价值越多,公司获得的利润越多,但公司内部的内卷也会越严重。

剩余价值可以通过增加劳动产出(增加额外价值)或减少工人工资(减少劳动成本)来提高。许多公司选择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要求工人完成更多的任务来增加产量,从而提高利润,同时增加工人的精神压力。在工厂流水线上,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无论工厂是否延长工作时间,机器人都能够显著提高劳动产出,因为工作效率得到了改善。

结论

本文通过对C工厂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机器人对于内卷的显著影响。虽然机器人的应用使工人的工作任务变得简单并提高了生产力,但他们被要求在他们的日常工作和加班中完成更多的任务。这意味着机器人的应用剥削了工人的剩余价值,从而加剧了内卷化。此外,研究表明,工厂工人因为不同原因,在不同程度上都承受着各种压力。无论这些压力来自于机器人还是日常生活,它们都是内卷化的重要信号,并且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Ilamathi等人对银行业工作压力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和组织层面的精神压力会影响员工的生产力。

内卷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术语,它描述了某个社会在某一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而且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此外,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无视发展的程度和经济的形式。它对社会的影响不能简单地从宏观层面的统计数据中检验,因为个人是内卷化的主要受害者[8]。因此,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先进的人工智能的开发,人类的资源,如就业机会和自然资源,将会显著减少,从而加剧马尔萨斯灾难。这是一个值得在公司管理和政策制定领域考虑的实际课题。

参考文献请见原论文

中国劳动趋势发布文章均欢迎转载!请记得说明来源,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