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

【实证翻译】从劳动保险到单位福利:1953-1978年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实证翻译】从劳动保险到单位福利:1953-1978年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导读 社会保险制度不只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再分配制度,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的一部分,也展现了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是如何管理国家和劳动力再生产的。本文基于冷战时期“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阵营”二分的视角,试图较宏观地梳理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中国劳动保险制度,是如何继承借鉴于苏联经验,又逐渐在国内因为行政资源的匮乏、与苏联关系的变动,以及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而最终瓦解并降格成为企业内部的保险制度。 文章对于劳动保险制度在具体的现实实践中遭遇的矛盾,尤其是其与政治之间的互动的描述是宝贵的。比如作为工人福利,剥夺反动分子的社保待遇是一种可行的专政手段;社保与国家集中工业化建设的关系;对社保设计上生硬照搬苏联模式的批判以及反批评;文革时期合同工、临时工为首的造反派反对社保待遇的不平等......这些都提示我们不应单独地把社保问题从整体的历史情景中隔离开来看待。但作者在叙述上过于依赖冷战意识形态对立的史观,以及对中共实践过于机械的看法(认为中共实施劳动保险的目的主要是迎合社会主义阵营、维护政权稳定、刺激工人投身生产等),还需读者自行批判性阅读。 关键词:社保、苏联模
眼镜
【实证翻译】中国的残障就业配额制度:政策、实践、阻碍和未来

【实证翻译】中国的残障就业配额制度:政策、实践、阻碍和未来

导读 本文回顾了中国残障【注1】就业相关的政策、变化,以及执行情况。总得来说,尽管要求公共和私营部门需要有最低就业配额的法律已经出现了三十余年,由于监管的缺失和整个社会环境的不支持,这一配额几乎没有被实现。 文章数据较少且多在 2018 年之前,对于较新的数据,中国残联的数据主页提供了近年的公报。 值得注意的是,除每年更新的公报外,上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在 2006 年。 关键词:配额制、征税、公共部门、私营部门、残障就业 译者:燕鸥 校对:Moon 正文 原文:The quota system for employment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China: Policy, practice, barriers, and ways forward 作者:
眼镜
实证翻译文章索引

实证翻译文章索引

《中国劳动趋势》的学术论文翻译栏目由2023年3月份刊登第一篇文章开始,现在已经持续接近两年了。今年年初,我们为这些翻译文章作了一个年终盘点。这一年多以来,我们一共刊出了45篇文章。作为一个编辑上尚不成熟的栏目,在文章选取上仍显得有点松散。更多时候是成员间在日常的阅读中选取一些有意思的外语文章,翻译并享给读者。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能作一个简单的整理,按照它们集中关注的议题、写作角度,分类并製作成索引让大家检索。我们粗略地把这些文章分为五个大类 —— "劳动体制"、"劳动市场"、"个别行业研究"、"工人群体"和"工人行动"。希望除了便于寻回文章外,也是对于《劳动趋势》当下编辑方针的一个纪录。 继往开来,为了更充实翻译栏目的内容,我们即将迎来一段改版期,在更新频率和文章主题上都会有所改变。敬请读者期待! 整理:缭凌、Zen、小凯、17 001 劳动体制 “宿舍劳动体制”、”拆分型再生产体制”、”分包劳动体制” ⋯⋯ 自2000年代以来,”劳动体制” 成为了学术界研究农民工常用的关键词,一直延续至今。我们无意为此词彙提供完整定义。重要的是,以此为重心的研究,都忠实地纪录了工人
眼镜
【实证翻译】在工作中了解薪酬:实现薪酬透明的劳动过程

【实证翻译】在工作中了解薪酬:实现薪酬透明的劳动过程

导读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薪酬模糊化是支配工人的一种有利手段”。对于工人而言,糟糕的不仅仅是过低的或者被无故克扣的工资数量,而是被剥夺了对于自己工资明细和工资组成以及如何计算的知情权。这不只是涉及企业通过少发工资来降低成本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资本主义对于劳动力要求一种本质上的支配,要求对劳动者生产过程的完全把握。 这篇文章拒绝把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视为一种出于雇主立场的管理学行为结果,而是在承认劳资关系不平衡的基础上,从一种动态的、对抗性的角度,考察薪酬措施,强调了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反抗和不满如何影响薪酬透明度。 通过对三家工厂进行田野调查,本文发现尽管薪酬沟通是单向的,且工人只能得到有限的个人的工资信息,但工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私下建立交流和信息共享,以及通过社交关系,最后是用脚投票离职等方式来增进对薪酬体系和措施的了解,从而拒绝顺从现有的不透明的薪酬机制。然而这种反抗同时受着来自管理层的制约。无论是更加碎片化和复杂化的绩效考核系统,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官僚主义手段,以及日常工厂内的监督,都可能阻碍工人通过个人的尝试去理解工资。同时,过高的劳动流动率和集体谈判平台的缺失,也使这些反
眼镜
【实证翻译】中华全国总工会:挂羊头卖狗肉与政府的工会外交

【实证翻译】中华全国总工会:挂羊头卖狗肉与政府的工会外交

导读 本篇是来自Global Labour University的2024年6月专刊《中国的劳动角度》,这本专刊是较总结性地概略了解中国的劳动问题的有效材料。专刊由多位作者合著、本章节的作者Frank Hoffer本人所持政治观点是支持自由资本主义以及工会组织,此文并非论述观点性文章, 其介绍的内容与论据详实,但作者的批判角度与左翼角度似有所不同。 Hoffer准确地描述出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工会”之名行镇压工人自主活动之实、以及国际层面上工会对话的两难境况,并批评国际工联的方针为接纳包括全总在内的由非民主政府支持的工会,这并未实际帮助这些国家的工人;最终Hoffer却有止于“霸权东方vs资本主义西方”“两方阵营”的叙事窠臼之嫌,文章重点落于批评权力膨胀的政府机构,而非进一步分析这种情况给工人们和工人运动造成的具体影响,并未探讨工会组织在除了议会民主自由资本主义体制以外的其他可能性,更未涉及工人运动与工会在更广泛的社会变革中有可能充当的角色。 关键词:工会、全总、工会外交、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工会合作 译者:草莓奥利奥 校对:十七 正文 原文:Labour Perspec
眼镜
【实证翻译】“土二代”:村民房东和广州城中村里的资本积累

【实证翻译】“土二代”:村民房东和广州城中村里的资本积累

导读 “接吻楼”、“公寓”、“日租房”......城中村,无数打工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时,最先落脚的地方。城中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转型的特殊产物。原来务农的村民,也追随着这股浪潮,盖楼致富,搬进了城市里更高档的小区。 这篇文章梳理了广州地区城中村的变迁史,讲述了村民如何利用自己的宗族关系和土地使用权,将原先的村庄转变成了工业区,并为来自外地的打工人提供暂居之处。通过成立村集体股份公司,并向小老板和农民工收取地租,原先的村民们慢慢成为了城市居民。但于此同时,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遭受了再一次的压榨。甚至在有的地方,村民们雇佣执法人员监管、控制外来人口,并从他们身上勒索各种“费用”。 在今天,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的小区。但是,对于基层劳动者来说,城中村里有价格低廉的住房和亲民的小商店、小饭馆,仍然是许多人的选择。了解城中村的历史,以及作为实际房东们的“土二代”的角色,是我们理解珠三角地区外来打工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城中村、户口、村集体、分红、农民工、制衣厂 译者:
眼镜
【实证翻译】中国农民工子弟的阶级意识

【实证翻译】中国农民工子弟的阶级意识

导读 农民工子女如何看待不平等?本文作者借助调查问卷发现,农民工子女了解不平等,但大部分给出了错误的归因,在虚假意识的笼罩下无法认清自己的阶级属性。译者认为,在城乡二元结构被越来越多人熟知的今天,本文重新强调城乡结构同时也是阶级结构是有其意义的。城-乡结构掩盖的是统治与被统治、殖民与被殖民、剥削与被剥削的二元结构,正如《受压迫者教育学》中强调的,人要靠说出真实的字词来改造世界。 关键词:社会阶级意识;工人阶级;农民工子女;小学教育;中国 译者:ibrida 校对:蓝水 正文 原文:Class Consciousness of Rural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作者:Jiaxin Chen & Dan Wang 发表:2020年 近年来,中国研究中很少关注工人阶级子女的阶级意识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农民工子女很有可能在未来加入父母的打工群体,成为“中国新工人”。本研究聚焦北京两所以农民工子女为主体的小学,
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