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师

勘探师

【实证翻译】中华全国总工会:挂羊头卖狗肉与政府的工会外交

【实证翻译】中华全国总工会:挂羊头卖狗肉与政府的工会外交

导读 本篇是来自Global Labour University的2024年6月专刊《中国的劳动角度》,这本专刊是较总结性地概略了解中国的劳动问题的有效材料。专刊由多位作者合著、本章节的作者Frank Hoffer本人所持政治观点是支持自由资本主义以及工会组织,此文并非论述观点性文章, 其介绍的内容与论据详实,但作者的批判角度与左翼角度似有所不同。 Hoffer准确地描述出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工会”之名行镇压工人自主活动之实、以及国际层面上工会对话的两难境况,并批评国际工联的方针为接纳包括全总在内的由非民主政府支持的工会,这并未实际帮助这些国家的工人;最终Hoffer却有止于“霸权东方vs资本主义西方”“两方阵营”的叙事窠臼之嫌,文章重点落于批评权力膨胀的政府机构,而非进一步分析这种情况给工人们和工人运动造成的具体影响,并未探讨工会组织在除了议会民主自由资本主义体制以外的其他可能性,更未涉及工人运动与工会在更广泛的社会变革中有可能充当的角色。 关键词:工会、全总、工会外交、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工会合作 译者:草莓奥利奥 校对:十七 正文 原文:Labour Perspec
勘探师
【实证翻译】伪装成教育改造的生意——中国对性工作者的拘留所教育项目中的「神圣人」生命政治

【实证翻译】伪装成教育改造的生意——中国对性工作者的拘留所教育项目中的「神圣人」生命政治

导读 性欲是人类的根本欲望,是大自然为传递基因的精妙设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围绕着性,也产生了商业化的性产业。在中国,性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被法律明文禁止,而实际上处于灰色地带。“卖淫罪”隶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违法行为,但不是刑事犯罪。相应的,性工作者被逮捕后,也无需法院判决,而是交由公安机关处置。性工作者也是工人,因为性工作的特殊属性,性工作者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原则上,对性工作者的抓捕以及拘留应该遵守法律。拘留所的改造教育更将自己标榜为教授实用的生活以及职业技能,以便被拘留人日后能够有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原则听起来很进步。然而实际上,性工作者却被暴力地对待,被警察以高额的罚款勒索,被游街示众。所谓的教育改造,其实是读毛时代的文本、宪法,甚至是被迫进入血汗工厂工作。 本文的作者Eileen Yuk-ha Tsang采访了数十位曾经历过拘留教育的底层女性性工作者,介绍了她们在暴力的拘留所中的亲身经历,使得她们的声音得以传播。 她们的证词为警察的恶行提供了生动的证据。 此外,本文简要介绍了阿甘本(Agamben)的“神圣人(homo sacer)”理论,并以之为理论框
勘探师
逝者未昭雪,家属不言休——韩国电池厂火灾事件抗争纪实

逝者未昭雪,家属不言休——韩国电池厂火灾事件抗争纪实

编按:2024年6月24日清晨,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Aricell锂电池工厂突发火灾,火势在短短数秒内吞噬了整层生产车间,造成23名工人死亡、8人受伤。死者中,18人为非韩国籍移住劳动者,包括17名中国籍与1名老挝籍工人。这是韩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移工为主的重大产业事故。火灾当下,事件获得了国际等级的媒体关注。然而后续的维权之路却并不顺利,家属们至今尚未得到公司的正式道歉与赔偿。 如今,时间已经来到2025年,时间已经过去将近200天,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家属们仍在寒风中为正义发声。企业、政府的冷漠以及逐渐淡去的公众关注,使这场维权之路愈显孤独与艰难。在京畿道广州市S-Connect总部外搭建的抗议帐篷中,家属们继续在为逝者争取正义。这场战斗并不仅仅关乎赔偿或问责,它更揭示了韩国劳动市场中的移住劳动者长期处于权利真空的现状。 劳动趋势的伙伴于2024年底前往韩国,进行了一手的观察和采访。从这篇报道开始,我们将完整还原、分析、探讨Aricell事件以及背后韩国移工面临的结构性危险:产业外包体系、非正式劳工、剥削移工的制度、产业安全法规漏洞、中国工人在韩国的辛酸史…… “狗崽子,罪行太多了,
勘探师
【数据新闻】高温热浪下2:高温津贴可以买到平安吗?

【数据新闻】高温热浪下2:高温津贴可以买到平安吗?

核心发现: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温保护政策的分析,揭示了:(1)现行政策仅有2012年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作为纲领性文件,缺乏地方或行业细则,导致政策难以有效落地。(2)高温津贴成为企业规避实际责任的工具,劳动者健康与安全被廉价交易。(3)高温津贴的执行标准在各地存在巨大差异,包括金额、发放时间及对象,执行混乱且不公平。(4)高温津贴政策长期未调整,标准滞后于通货膨胀和气温变化。 关键词:高温津贴、防暑降温、高温作业、劳动健康 作者:深海大鱿鱼 编辑:深海大鱿鱼 在前一篇文章《劳动者的脆弱与威胁》中,我们透过分析近三年热射病新闻中的51个案例,发现了当前劳动者在高温下面对的威胁。接下来,问题的重点在于: * 现在的政策中,考虑到了劳动者在高温天气工作的风险吗? *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脆弱的高龄工人,能够在高温热浪天气中受到足够的保护吗? * 所谓的政策保护,实际是否有所执行? 本篇文章的重点将聚焦政策层面,分析当前国内与高温、中暑有关的政策,从劳动者的角度检视它们是否适用于现实。 防暑降温办法:只是一个模糊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国内在实际应用的劳动者高温保护政策仍然
勘探师
【数据新闻】高温热浪下1:劳动者的脆弱与威胁

【数据新闻】高温热浪下1:劳动者的脆弱与威胁

核心发现:本文分析了2022-2024年高温天气下热射病相关的新闻事件,主要发现为:(1)热射病案例主要集中于7月,且以四川、湖北、浙江等中部省份为主,这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2)建筑、环卫行业的户外劳动者最容易受热射病影响,但室内或半室内劳动者(如制造业、保洁、物流工人)在高温热浪中同样面临显著风险;(3)受害工人年龄中位数为56岁,平均62岁,高龄劳动者因无法适应高温环境而更脆弱,尤其在低技能岗位中成为热射病的高危群体,反映了高温对劳动者群体的多重威胁。 关键词:热射病、高温、中暑、户外劳动、建筑工 作者:燕鸥 编辑:深海大贝壳 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1990-2019年期间,中国与高温热浪相关的年死亡人数上升了4倍。而22-24年,中国连续三年达到新的10年平均温度纪录,2024年的极端最高气温41.9℃,比2022年的41.8℃高了0.1℃,创历史新纪录。 2024年≥41℃的高温已达5天,超过了2022年的3天。 气候变迁、
勘探师
【实证翻译】“土二代”:村民房东和广州城中村里的资本积累

【实证翻译】“土二代”:村民房东和广州城中村里的资本积累

导读 “接吻楼”、“公寓”、“日租房”......城中村,无数打工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时,最先落脚的地方。城中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转型的特殊产物。原来务农的村民,也追随着这股浪潮,盖楼致富,搬进了城市里更高档的小区。 这篇文章梳理了广州地区城中村的变迁史,讲述了村民如何利用自己的宗族关系和土地使用权,将原先的村庄转变成了工业区,并为来自外地的打工人提供暂居之处。通过成立村集体股份公司,并向小老板和农民工收取地租,原先的村民们慢慢成为了城市居民。但于此同时,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遭受了再一次的压榨。甚至在有的地方,村民们雇佣执法人员监管、控制外来人口,并从他们身上勒索各种“费用”。 在今天,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的小区。但是,对于基层劳动者来说,城中村里有价格低廉的住房和亲民的小商店、小饭馆,仍然是许多人的选择。了解城中村的历史,以及作为实际房东们的“土二代”的角色,是我们理解珠三角地区外来打工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城中村、户口、村集体、分红、农民工、制衣厂 译者:
勘探师
【数据新闻】累、想跑路的奶茶店打工人

【数据新闻】累、想跑路的奶茶店打工人

核心发现:这篇文章整理奶茶店打工者在社交媒体的分享/评论,揭示了奶茶店工作环境中的高压力和流动性问题。评论中“累”、“跑路”频现,表明员工因低薪、苛刻考核和繁重工作常常感到不堪重负。此外,店长承受的多重职责和经营压力的层层转嫁,导致奶茶店的冲突被限制在基层打工者之间,更助长了有毒的工作文化。 关键词:奶茶店、劳动强度、店规、打工人吐槽 作者:草莓奥利奥、CF、Zen、Lastine 编辑:深海巨乌贼 *本文为“解读劳动”数据新闻营成果作品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7日,全国共有3086个奶茶品牌,超38万家奶茶饮品门店;人社部“最缺工”排行表明,奶茶店一直缺工,离职速度比入职快,流动率高…… 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去奶茶店打工视为选项之一的今天,他们也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网站上活跃地表达与交流自己在奶茶店打工的经历、心得和困难。打工者自己如何看待奶茶店、饮品店的工作中的不顺?网络社交媒体上是否有打工者进一步团结的可能性? 在这篇写作中,我们对奶茶打工者分享的抖音视频进行了整理,
勘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