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师

勘探师

在工伤共和国勉力奋斗 —— 韩国工伤运动剪影

在工伤共和国勉力奋斗 —— 韩国工伤运动剪影

"2005年,10名泰国女性劳工因二甲苯中毒身亡,事件发生在京畿道华城市,由于当时安全设备不足,事故无法避免。" "2007年,儘管不算是为工业灾害,丽水外国人保护所发生火灾,导致包括9名中国劳工在内的10人丧生。" "2008年,在利川的Korea 2000冷藏仓库火灾中,40人丧生,其中13人是中国移工。" "2020年,京畿道的一家物流中心发生火灾,38名遇难者中包括3名海外同胞签证持有者。" "2022年,安城的一个物流仓库发生坍塌事故,5名移工丧生,其中3人是中国籍朝鲜族同胞。" 2024年12月13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 "从 Aricell 事件探讨移工安全权" 研讨会上,韩国民主劳总属下的移工工会 (MTU) 干事郑永燮先生举出了过往20年牵涉移工的重大灾害事件。遗憾的是,即使只算移工的案例,这些事件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无数个没有广受报导的案件中,断肢致残、患长期病、死亡的案例不胜枚举。韩国统计厅数据指出,2022年全国因工作事故或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达到2200人以上,是经合组织38个发达国家之首。而官方数字以外,往往还有大量无法纳入统计范围的案例。在韩语媒体,"工
勘探师
牺牲的关节:韩国需要“灵活”移工承担工业风险

牺牲的关节:韩国需要“灵活”移工承担工业风险

Aricell火灾事件是韩国移工伤亡人数最高的一起工业事故。23位去世者,其中就有18位非韩国籍移工。除了生命的终结,Aricell事故更揭开了韩国产业中被隐藏的真相:在那些看似最无关紧要的中小企业中,实际劳动着的是支撑起整个工业运转的移工群体。他们承受最沉重的代价与风险,却长期隐藏在产业末端。在韩国这头工业巨人的身体中,移工是其中长期被牺牲的“关节”。 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韩国移工政策对工人的分化与限制,以及与这样的政策看似矛盾却内在契合的,在农场、工厂中移工如何作为“灵活”的劳动力,被安排在底层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撑起各产业链的风险末端。 根据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的统计,2023年韩国吸纳了总数高达144万的外籍移工,在移工团体中,他们一般被称为“移住劳动者”。然而,虽然我们用移工一词来概括所有外籍移工,但他们的處境却是非常不平等的,不论是签证制度、生活圈还是社会认知。韩国的移工制度高度分化,让他们各自被分割成孤立的群体,相互之间的分割宛如高墙耸立,进行层层限制,既阻碍了移工们的自由权利,也让整体的团结变得困难。 谁是同胞?市场决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给海外韩裔来韩国生活工
勘探师
【实证翻译】伪装成教育改造的生意——中国对性工作者的拘留所教育项目中的「神圣人」生命政治

【实证翻译】伪装成教育改造的生意——中国对性工作者的拘留所教育项目中的「神圣人」生命政治

导读 性欲是人类的根本欲望,是大自然为传递基因的精妙设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围绕着性,也产生了商业化的性产业。在中国,性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被法律明文禁止,而实际上处于灰色地带。“卖淫罪”隶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违法行为,但不是刑事犯罪。相应的,性工作者被逮捕后,也无需法院判决,而是交由公安机关处置。性工作者也是工人,因为性工作的特殊属性,性工作者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原则上,对性工作者的抓捕以及拘留应该遵守法律。拘留所的改造教育更将自己标榜为教授实用的生活以及职业技能,以便被拘留人日后能够有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原则听起来很进步。然而实际上,性工作者却被暴力地对待,被警察以高额的罚款勒索,被游街示众。所谓的教育改造,其实是读毛时代的文本、宪法,甚至是被迫进入血汗工厂工作。 本文的作者Eileen Yuk-ha Tsang采访了数十位曾经历过拘留教育的底层女性性工作者,介绍了她们在暴力的拘留所中的亲身经历,使得她们的声音得以传播。 她们的证词为警察的恶行提供了生动的证据。 此外,本文简要介绍了阿甘本(Agamben)的“神圣人(homo sacer)”理论,并以之为理论框
勘探师
逝者未昭雪,家属不言休——韩国电池厂火灾事件抗争纪实

逝者未昭雪,家属不言休——韩国电池厂火灾事件抗争纪实

编按:2024年6月24日清晨,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Aricell锂电池工厂突发火灾,火势在短短数秒内吞噬了整层生产车间,造成23名工人死亡、8人受伤。死者中,18人为非韩国籍移住劳动者,包括17名中国籍与1名老挝籍工人。这是韩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移工为主的重大产业事故。火灾当下,事件获得了国际等级的媒体关注。然而后续的维权之路却并不顺利,家属们至今尚未得到公司的正式道歉与赔偿。 如今,时间已经来到2025年,时间已经过去将近200天,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家属们仍在寒风中为正义发声。企业、政府的冷漠以及逐渐淡去的公众关注,使这场维权之路愈显孤独与艰难。在京畿道广州市S-Connect总部外搭建的抗议帐篷中,家属们继续在为逝者争取正义。这场战斗并不仅仅关乎赔偿或问责,它更揭示了韩国劳动市场中的移住劳动者长期处于权利真空的现状。 劳动趋势的伙伴于2024年底前往韩国,进行了一手的观察和采访。从这篇报道开始,我们将完整还原、分析、探讨Aricell事件以及背后韩国移工面临的结构性危险:产业外包体系、非正式劳工、剥削移工的制度、产业安全法规漏洞、中国工人在韩国的辛酸史…… “狗崽子,罪行太多了,
勘探师
【数据新闻】高温热浪下2:高温津贴可以买到平安吗?

【数据新闻】高温热浪下2:高温津贴可以买到平安吗?

核心发现: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温保护政策的分析,揭示了:(1)现行政策仅有2012年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作为纲领性文件,缺乏地方或行业细则,导致政策难以有效落地。(2)高温津贴成为企业规避实际责任的工具,劳动者健康与安全被廉价交易。(3)高温津贴的执行标准在各地存在巨大差异,包括金额、发放时间及对象,执行混乱且不公平。(4)高温津贴政策长期未调整,标准滞后于通货膨胀和气温变化。 关键词:高温津贴、防暑降温、高温作业、劳动健康 作者:深海大鱿鱼 编辑:深海大鱿鱼 在前一篇文章《劳动者的脆弱与威胁》中,我们透过分析近三年热射病新闻中的51个案例,发现了当前劳动者在高温下面对的威胁。接下来,问题的重点在于: * 现在的政策中,考虑到了劳动者在高温天气工作的风险吗? *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脆弱的高龄工人,能够在高温热浪天气中受到足够的保护吗? * 所谓的政策保护,实际是否有所执行? 本篇文章的重点将聚焦政策层面,分析当前国内与高温、中暑有关的政策,从劳动者的角度检视它们是否适用于现实。 防暑降温办法:只是一个模糊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国内在实际应用的劳动者高温保护政策仍然
勘探师
【数据新闻】高温热浪下1:劳动者的脆弱与威胁

【数据新闻】高温热浪下1:劳动者的脆弱与威胁

核心发现:本文分析了2022-2024年高温天气下热射病相关的新闻事件,主要发现为:(1)热射病案例主要集中于7月,且以四川、湖北、浙江等中部省份为主,这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2)建筑、环卫行业的户外劳动者最容易受热射病影响,但室内或半室内劳动者(如制造业、保洁、物流工人)在高温热浪中同样面临显著风险;(3)受害工人年龄中位数为56岁,平均62岁,高龄劳动者因无法适应高温环境而更脆弱,尤其在低技能岗位中成为热射病的高危群体,反映了高温对劳动者群体的多重威胁。 关键词:热射病、高温、中暑、户外劳动、建筑工 作者:燕鸥 编辑:深海大贝壳 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1990-2019年期间,中国与高温热浪相关的年死亡人数上升了4倍。而22-24年,中国连续三年达到新的10年平均温度纪录,2024年的极端最高气温41.9℃,比2022年的41.8℃高了0.1℃,创历史新纪录。 2024年≥41℃的高温已达5天,超过了2022年的3天。 气候变迁、
勘探师
【数据新闻】累、想跑路的奶茶店打工人

【数据新闻】累、想跑路的奶茶店打工人

核心发现:这篇文章整理奶茶店打工者在社交媒体的分享/评论,揭示了奶茶店工作环境中的高压力和流动性问题。评论中“累”、“跑路”频现,表明员工因低薪、苛刻考核和繁重工作常常感到不堪重负。此外,店长承受的多重职责和经营压力的层层转嫁,导致奶茶店的冲突被限制在基层打工者之间,更助长了有毒的工作文化。 关键词:奶茶店、劳动强度、店规、打工人吐槽 作者:草莓奥利奥、CF、Zen、Lastine 编辑:深海巨乌贼 *本文为“解读劳动”数据新闻营成果作品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7日,全国共有3086个奶茶品牌,超38万家奶茶饮品门店;人社部“最缺工”排行表明,奶茶店一直缺工,离职速度比入职快,流动率高…… 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去奶茶店打工视为选项之一的今天,他们也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网站上活跃地表达与交流自己在奶茶店打工的经历、心得和困难。打工者自己如何看待奶茶店、饮品店的工作中的不顺?网络社交媒体上是否有打工者进一步团结的可能性? 在这篇写作中,我们对奶茶打工者分享的抖音视频进行了整理,
勘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