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翻译

理解工人处境需要一手的深入调查和以事实材料为基础的分析,这在学术界被称为实证研究。因为国内研究环境不佳、空间有限,许多优秀的关于劳动、工人的实证研究以英文进行撰写发布。我们会推介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翻译。
【实证翻译】中国汽车厂“无组织”的工人罢工:2010年佛山南海本田事件

【实证翻译】中国汽车厂“无组织”的工人罢工:2010年佛山南海本田事件

导读 2010年的南海本田变速箱厂的罢工是中国工人行动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罢工的工人在没有官方工会背书的情况下,组织罢工,发放传单,选举工人代表,并联系媒体和政治人物寻求支持。这场罢工不仅为厂内工人赢得了工资涨幅(约原工资的三分之一),也对其他工人起到了示范效应,类似的罢工行动在整个产业链上蔓延开来。 本文梳理了本田变速箱厂罢工的全过程,借用 E. T. Hiller 对“无组织”的工人罢工的理论,分析了这场罢工何以发生、壮大并克服各种制度性的阻碍,成功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并实现了工人提出的诉求。 现有的劳工文学、报道中,已有很多关于这场罢工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翻译本文,对理解南海本田罢工的来龙去脉提供一份新的资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延申阅读,比如 这篇工人代表自述 或 这篇大事记合辑 。 关键词:罢工;工资;集体谈判;珠三角;汽配厂;国际声援 译者:荷丹片 校对:深海大乌贼 专题导言 在中国,罢工从来没有被政府允许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没有行动的可能。从2010年南海本田罢工,到2014年裕元上万工人停工,再到近年技术行业的网络串联,
tt
群体运动与情绪的政治:2014-15年深圳庆盛女工罢工运动综述

群体运动与情绪的政治:2014-15年深圳庆盛女工罢工运动综述

导读 2014-15年深圳庆盛工厂中由中年女工们主导的两次罢工行动是珠三角当代工人运动史中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政府自2011年出台《社会保险法》后农民工为自身合法权益抗争,开展自卫性集体行动的先行之例。从结果上来看,这次罢工称不上“成功”:工人们的合法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身体与精神都遭受了资方与政府的双重暴力镇压。但抗争过程本身对于女工们主体意识的唤醒依然值得回顾与讨论,事实上这在任何进步的集体行动中都是必要的准备条件。从情绪政治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庆盛罢工事件的起因源于中年女工们对于“老无所依”的恐惧,这样的情绪进一步由工厂搬迁后潜在的裁员操作被激化,最终成为集体行动的推动力。当然,从情绪的角度去观察工人运动,更会反观到情绪本身的无序与混乱,特别是当个体在经历与外部失衡的权力结构激烈困难的斗争时,情绪动力也会在相当短的时间中就变成维持运动的阻力,这也是普遍困扰工人运动组织者的问题。这篇文章希望从现存的资料与研究出发,尽可能还原当时庆盛女工们在罢工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呈现运动过程中个体的情绪与选择,从而为未来可能的抗争提供思考。 编者认为两个可以被更多思考的问题在于:1)在线上社交
tt
【实证翻译】中国农民工的“权利觉醒”:超越代际视角

【实证翻译】中国农民工的“权利觉醒”:超越代际视角

导读 2010年代华南地区罢工潮,在学术界形成了一个疑问:自发性的罢工,或者在绝境下引起的富士康“连环跳”惨剧,是否意味着上一代农民工“任劳任怨”的形象,来到新一代已然褪色?本文作者在广东进行的问卷调查,尝试比较不同代际农民工的权利意识以及理想的工作条件。调查结果指出,虽然新一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更了解加班和工资方面的权利,但整体仍不见得非常显着的“觉醒”。相对而言,同一时期并不乏以中老年员工为主体抗争,例如社保、经济补偿金抗争等。 当年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在也逐渐步入中年。他们的现况是怎样,会走上与他们上一代一样的路吗?这可能是值得探索的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权利觉醒,生产关系,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最低工资,工时 译者:小凯 校对:石器 专题导言 在中国,罢工从来没有被政府允许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没有行动的可能。从2010年南海本田罢工,到2014年裕元上万工人停工,再到近年技术行业的网络串联,工人的集体抗争以各种形式持续出现,穿过禁令、越过工会,成为这个时代不容忽视的基层声音。
tt
【实证翻译】中国的阶级斗争:珠三角农民工罢工个案研究

【实证翻译】中国的阶级斗争:珠三角农民工罢工个案研究

导读 在“世界工厂”的光鲜背后,支撑中国制造奇迹的是成千万上亿的农民工。他们拿着低工资,忍受长时间劳动,却往往没有工会等正式组织的保护。在“工人阶级已死”的主流论调下,作者试图探索的问题是在拥有世界上最大工人群体的中国,即便缺乏有效阶级组织,工人阶级身份认同是否正在自发地形成,并转化为阶级运动。 通过对2004年、2007年在深圳宝安发生的两起罢工事件的田野调查,作者发现,在全球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工人们因恶劣的劳动条件和制度性压制被进一步推向抗争的前线。他们通过集体停工、抗议,争取加薪和改善待遇,这些行动不仅挑战了用人单位,也让政府不得不回应。政府对独立工人组织的态度暧昧,使得工人运动难以形成,但频繁爆发的罢工与劳动争议迫使管理层和政府不断做出让步,从而推动了工作条件的逐步改善。这篇文章突破了“身份政治”主导的研究视角,重新肯定了阶级在理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展示了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在中国的现实和潜力,是一篇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的重要文本。 关键词:珠三角,阶级,身份,罢工,工人抗议 译者:Allen 校对:17 专题导言 在中国,罢工从来没有被政府允许过。
tt
【实证翻译】21世纪社会政策改革:扩大城乡基本保障

【实证翻译】21世纪社会政策改革:扩大城乡基本保障

导读 本文梳理了中国在加入WTO后,党国体制下推动的社会政策改革,重点聚焦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住房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核心制度的演变与实施效果。作者指出,尽管国家财政支出持续增加,改革在表面上实现了“基本保障”普及,但由于制度设计分割化、市场化取向明显,实际保障水平高度不均,尤其对城乡居民、非正规就业群体、女性与农民工等边缘群体明显不利。 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在威权体制与新自由主义逻辑交织下,中国的社会政策为何未能有效缓解不平等,反而加剧了社会分层与不安全感。作为社保专题的最后一篇文章,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整个专题进行总结。不仅描绘当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运行图景,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持续的制度改革与社会转型中,真正公平且可持续的保障体系应当走向何方。 关键词:社保,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不平等 译者:kobayashi 校对:十七 正文 原文:Neoliberalism, Authoritarian Politics and Social Policy in China 作者:Jane Duckett
勘探师
【实证翻译】中国农民工的照护负担

【实证翻译】中国农民工的照护负担

导读 在医疗和养老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中国的养老系统高度依赖非正式照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非正式照护的责任主要由子女承担。即使老人住院,由于医护从业者的缺乏,仍需要子女承担一定程度的辅助照护工作,这对他们造成很大的负担。在孝道文化的影响下,非正式照护者往往需要承受多重压力。 关键词:养老,农民工,医疗,子女,孝道文化 译者:Zen 校对:石器 正文 原文:The Care Burden of Chinese Migrant Peasant Workers 作者:Longtao He 发表:2021 年 引言 “照顾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人就得孝顺。”(第一位受访者:女儿,41–50岁,再婚,父亲患病) “我们这一代、我父母那一代以及再上一代,践行孝道的方式几乎是一样的。然而,
勘探师
【实证翻译】流动的劳动与无法转移的养老金:农民工受到威胁的养老金权益

【实证翻译】流动的劳动与无法转移的养老金:农民工受到威胁的养老金权益

导读 在社保“双轨制”下,城镇职工社保和城乡居民社保之间仍然有显著差距——后者的福利水平极低,退休年龄后的劳动者仍需要依靠积蓄、家庭接济或继续劳动以维持生计。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职工社保已经高度普及,而在内陆人口流出省份,居民社保仍占较高比例。这种地域间不平等的情况在当下仍然存在(参见中国劳动数据台)。本文就是在探索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 作者认为,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造成了这种地域间的不平等,减缓了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推进——在人口流入省份,由于缴纳社保人数远高于退休后实际留在当地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地方社保基金会产生盈余,从而可以为本地职工提供更好的福利;而人口流出省份只能通过提供缴费更低的居民社保拉高本地社保覆盖率,社保基金不足以支持提供更好的福利。 虽然在文章发布后的十年间,社保全国统筹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方便,但是地域不平等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不仅仅为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当地社保缴纳了大量资金,这些最后会成为本地居民的福利,而他们回乡后却只能领取较低的居民社保福利。 关键词:全国统筹、社保、地方官员、人口流动、社保基金 译者:
勘探师